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宁区体育健身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长府〔2021〕39号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新泾镇政府:

《长宁区体育健身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已经2021年9月6日区政府第18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

2021年9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长宁区体育健身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国办发〔2020〕36号)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本市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意见》(沪府办〔2021〕8号)文件精神,结合长宁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完善体育健身设施建设顶层设计,增加健身设施有效供给,补齐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短板,大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创新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同,大力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提质增效,更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体现长宁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的竞争力和软实力,为上海建设成为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和健康上海建设增彩添色。

二、发展现状

长宁区有常住人口69.3051万人(2020年),其中60岁以上常住人口20.1665万人,14岁以下常住人口6.1587万人;下辖9个街道、1个镇。全区现有体育场地面积805660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162平方米;共有市民益智健身苑点416个、市民球场22片、市民健身房5个、市民健身步道22条。“长寿康宁”的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体育健身已成为越来越多长宁人的日常习惯。但市民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健身设施资源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市民可利用的公益、免费公共体育设施还普遍较少,特别是室内体育健身设施和社区足球场等球类场所缺乏,无法满足群众室内锻炼的需求和对大型球类(足球、篮球等)锻炼的需要。社区体育健身设施不足、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场地因正在建设中未能有效投入使用,限制了长宁区全民健身工作发展,也形成了长宁体育健身设施短板。

三、总体目标

围绕构建“处处可健身”的高品质运动空间、倡导“天天想健身”的现代化生活方式、培育“人人会健身”的高水平健康素养,实施全民健身工程,补齐市民身边的健身设施短板,不断提高体育设施能级,优化完善“15分钟体育生活圈”,推动“智慧体育、时尚体育、精品体育”发展,实现长宁体育事业“优质+均衡”的发展目标,为打造优质均衡发展的运动之城而努力奋斗。到2025年,长宁区将新增健身设施总量152091平方米,新(改)建体育健身设施项目300个。完成新建1个商区内体育综合项目(娄山关路445弄综合项目);新建临空体育中心(暂名)项目;新建临空12号地块室内体育设施项目;新建苏州河沿岸中环桥下体育运动公园;完成上海国际体操中心整体改造项目;投入使用虹桥体育公园、临空室内滑板场和室外滑板公园;持续推进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建设,推进市民健身步道、市民益智健身苑点、市民多功能运动场新建、翻新、提档升级;推进市民健身中心、市民健身驿站建设,满足市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高品质体育健身需求。力争到2025年,实现长宁区体育健身设施数量持续增加,布局配置更加均衡合理,资源利用更加充分高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的目标。

四、主要任务

(一)优化布局,促进体育健身设施提质增量

以“金角银边做文章,向上向下要空间”为基本思路,全面推进“15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加快建设举步可就的“小型化、多样化、便捷化”健身设施和场所,形成类型健全、布局均衡的健身设施网络,营造功能完善的社区生活圈、健身圈。一是改造存量、做足增量、提升总量,大力推进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有效扩大增量资源。二是在社区、水岸、广场、园区、屋顶、高架下等合理选址建设嵌入式健身设施,打造具有城市微更新特质、时尚又实用的健身空间。三是推进社区全民健身综合设施规划建设,向老人、青年、儿童各年龄段健身人群,提供优质体育健身服务。四是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做好已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和提档升级。五是加强公共体育场馆、学校场地设施的开放服务监管,全面落实免费、低收费开放政策,提高现有场馆综合利用率。

(二)数字赋能,促进体育健身设施智慧管理

紧扣长宁国际精品城区数字化转型工作契机,结合体育健身设施补短板行动,以数字赋能进一步推动体育健身领域大数据的归集、应用和共享,拓展“数字赋能”“体育惠民”的生活服务场景,并有效接入市体育局信息化工作平台和长宁区政府“两网平台”,推动“十四五”期间“智慧体育”的飞跃发展。一是深度打造长宁体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系统架构,通过多元数据融合、多维数据分析和多屏数据展示,形成一站式查看数据、分析数据、业务干预、效果评估的完整闭环。二是推进区域重点体育场馆数字化转型升级,以数字赋能、体育惠民为指导,实现全民健身重点场馆资源统一管理使用,大力推动数据共享、归集、应用。三是全面推进公共体育服务数字化建设,提升公共场馆、社区公共运动场、健身步道等设施数字化升级、智能化应用,有效积累体育领域大数据资源。四是提升游泳高危运动项目防溺水智能化升级,以“人防+技防”科技赋能方式进一步保障群众生命安全。五是提升市民健身对“智慧体育”的感受度,提升完善“乐动长宁”“运动地图”数字程序,实现用户各类参与体验交互服务。六是实施“互联网+体育”数字化转型战略,全面推动长宁公共体育服务资源、使用效率、体育人才队伍、社会组织以及行业管理逐步实现智慧化管理、大数据分析,最终实现“数字赋能 智慧体育”发展目标。

五、实施步骤

结合“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长宁区级土地规划编制情况,逐年有序推进各项体育健身设施补短板工作全面落地。改建区级大型体育场馆1个,包含体操馆、游泳池等设施。新建体育公园1个,将体育与自然生态相融合,集合篮球、游泳、足球等体育设施,汇集体育健身、运动休闲、赛事经济和娱乐休憩等多种功能。新建市民健身步道15条总长约5公里,逐步建立覆盖更广的步道体系。新建社区足球场1个。新建商区型都市运动中心1个。新建长者运动健康之家7个。完善“15分钟体育生活圈”,配套新(改)建社区体育设施,其中包括市民益智健身苑点75个、市民球场4个。新增信息化数字升级改造公共体育场馆和市民球场14个,逐步实现长宁区体育设施“一网统管”。

1.2021年,完成临空天竞等2个社区五人制足球场的建设和投入使用;新建2个长者运动健康之家(虹桥、华阳);新建中环苏州河桥下体育公园;新建1个ICONX临空室内滑板场;新建、改建市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市民健身步道3条、市民益智健身苑点15个、市民多功能运动场3个;虹桥体育公园验收通过。积极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智能化改造,优化随申办市民云(长宁旗舰店)公共体育场馆预约、赛事活动信息发布平台运行和长宁区公共体育信息平台“乐动长宁”小程序运行,推动政府大数据平台资源共享和开放。

2.2022年,新建2个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改建新虹桥中心花园2片羽毛球场;虹桥体育公园投入使用;新建、改建市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市民健身步道、市民益智健身苑点、市民多功能运动场若干。推进健身设施数字赋能,加强体育场馆数字化管理、游泳高危项目防溺水智能管理等,实现公共体育场地健身设施数据互联,推进“一屏观、一网管”数字智能管理目标。

3.2023年,完成临空体育中心(暂名)建设;新建1个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新建、改建市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市民健身步道、市民益智健身苑点、市民多功能运动场若干。基本实现区域内健身设施、场地资源统一管理,大力推动数据共享、归集、应用,使市民能快速获取资源信息,提升“智慧体育”感受度。

4.2024年,完成上海国际体操中心整体改造项目;完成娄山关路445弄综合项目建设;完成临空12号地块体育设施建设;新建1个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新建、改建市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市民健身步道、市民益智健身苑点、市民多功能运动场若干。全面实现区域内健身设施、场地资源、体育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智能化应用。

5.2025年,基本完成人均体育面积1.3平方米的目标。新建1个长者运动健康之家;继续挖掘可利用体育场地设施,特别是在规划用地属性时充分考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增加我区公共体育面积,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全面推动长宁公共体育服务资源、使用效率、体育人才队伍、社会组织以及行业管理实现智慧化管理、大数据分析,实现“数字赋能 智慧体育”发展目标。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区体育局与区规划资源局等相关部门明确五年行动计划中非体育用地和建筑物或其附属空间的具体使用路径,各部门加强沟通协调,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工作要求,抓紧抓细体育设施规划建设、开放、利用等工作安排。通过召开补短板专项工作会议,形成会议纪要,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合力推进体育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工作有序开展。

(二)加大资源整合

加强区内体育健身设施和文化、养老、教育、医疗、商业等其他服务设施整合,着力打造都市运动中心、市民健身驿站、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智慧健康驿站等复合型体育场所的建设。结合区域实际,在旧城更新、环境整治、精品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中,挖潜城市、街道和社区中的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路桥附属用地、市政用地等,通过整合、腾退、置换等方式,因地制宜建设体育健身设施,破解空间资源紧张、体育健身场所不足的问题。

(三)提升服务水平

着力把能够建设、设置体育健身设施的空间、场地资源挖掘出来、利用起来,提升增量、把控质量,改善市民健身环境品质;以数字赋能推动体育场馆、社区公共运动场数字化转型升级,为市民提供查询、预定等便利服务;委托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体育运营管理公司,充分发挥、发掘体育健身设施运营能力、提高开放程度,完善长宁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体育事业朝着“优质+均衡”发展。

(四)审慎监管评估

加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使用、维护等全过程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项目及时开工,及时投入使用。在符合环保和安全的前提下,区政府为市场主体通过多种方式建设体育健身设施创造宽松环境,充分利用“一网通办”平台,协调优化健身设施建设审批程序和审批效率。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加强评估督导,促使体育设施建成后开放程度高、使用率高、服务对象满意度高。

(五)加强宣传推广

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人民健康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体育健身对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作用,以建设体育强区为目标,宣传长宁体育发展,不断提升市民体育健身素养。总结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管理方面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加大体育健身锻炼的宣传力度,形成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附表:长宁区体育健身设施可利用空间目录(2021版)                

 

             长宁区体育健身设施可利用空间目录(2021版)

序号

街镇

地址

面积

现状

意向用途

利用方式

联系单位及电话

1

新泾镇

金钟路广顺路

4773平方米

Rc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综合性体育场馆

复合利用

长宁区体育局62400729

2

新泾镇

广顺北路北翟路

5000平方米社区文体设施

C2C8商业商办用地

社区文体设施

复合利用

3

新泾镇

绥宁路天山路

10000平方米

G1公共绿地

综合性体育场馆

复合利用

4

天山路

街道

娄山关路445弄

10000平方米

RcC6社区公服科研用地

都市运动中心

复合利用

5

新泾镇

新泾港沿线

6660平方米

G1公共绿地

市民健身步道

复合利用

6

仙霞街道

茅台路沿路(古北路-芙蓉江路)

600平方米

S道路用地

市民健身步道

复合利用

7

新泾镇

广虹路迎乐路

3000平方米

C2商业用地

体育设施

复合利用

8

程家桥

街道

虹桥路包玉刚学校

2251平方米

Rs基础教育用地

学校体育场地

复合利用

9

北新泾

街道

苏州河中环立交桥下

5630平方米

S道路用地

球场

复合利用

10

新泾镇

金钟路631弄3号

2000平方米

S3

球场

复合利用

11

周家桥

街道

武夷路777号

94560平方米

C4体育用地

综合性体育场

单独利用

长宁区体育局62400729

12

江苏路

街道

镇宁路405弄

110平方米

Rc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乒乓房、市民舞蹈房

复合利用

13

新华路

街道

安顺路J1A-02地块

6000平方米

Rs基础教育用地

学校体育场地

复合利用

14

新泾镇

福泉北路518号12栋地下一层,C室

477平方米

C2商业用地

室内滑板场

复合利用

15

虹桥街道

中山西路1030弄4号

100平方米

Rc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长者运动健康之家

复合利用

16

江苏路

街道

长宁路515号

100平方米

Rc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长者运动健康之家

复合利用

17

华阳路

街道

安西路500弄5号2楼

100平方米

Rc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长者运动健康之家

复合利用

18

虹桥街道

延安西路2388号

210平方米

G1公共绿地

羽毛球场

复合利用

19

江苏路

街道

西诸安浜路425弄1号楼

160平方米

Rr住宅组团用地

市民健身步道

复合利用

20

仙霞新村街道

仙霞路750弄11号

360平方米

Rr住宅组团用地

市民健身步道

复合利用